当前位置: 首页 >  分析 >  >  详情
天中民间艺人用作品迎春
2023-01-20 12:07:19    来源:驻马店网

记者 李贺建


(资料图)

新春临近,天中的民间艺人也没闲着,他们用自己的绝活,给大家带来中国特色的年味。

2023年为农历兔年,民间艺人的作品也多以兔元素为主题来创作。

吴文彦的火笔画。

汝南天中火笔画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0多岁的吴文彦是天中火笔画吴氏第四代传人,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兔年新春到来之际,老先生烙制了双兔迎接新春。“火笔画又称烙画、烫画、火针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吴文彦说,“火笔画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火笔画的工序为起稿、烙轮廓线、渲染明暗、稍施淡彩、装裱,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意‘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余水云的编织作品。

余氏钩编传承人余水云和员工一起编织的萌兔上线了,她们用灵巧的双手赋予了毛线新生命,一只只“小兔子”生动可爱。余水云自幼喜欢编织,通过多年对钩编工艺的探索和钻研,不断改进传统手工艺,使手工编织工艺从一个小加工作坊升级为一个带动4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的有限公司,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使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驻马店香包制作大师、制金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彩红,制作了一批布艺萌兔,寄托着人们对圆满美好、繁衍兴旺的祝福和愿景。伴随着新春临近,各色萌兔齐上阵,温暖、祥和、喜庆的氛围感拉满。心灵手巧的王彩红根据不同年份制作了十二生肖布艺产品。“都是一些喜庆吉祥的造型,能增加节日气氛,让更多人了解、传承非遗技艺,我就满足了。”王彩红说。

兔年将到,我市面塑传承人张新芳捏制了萌萌兔迎接新年。面塑,俗称面花、花糕、捏面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近年来,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广泛关注。

张新芳的面塑作品。

对张新芳来说,面塑带来的不仅是乐趣,更蕴含着他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张新芳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将传统的面人制作技艺和现代美术思想与技法相结合,将一块块面团变成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王九一的木雕作品。

为迎接兔年的到来,泌阳县木雕艺人王九一精心创作了黄杨木雕《玉兔呈祥》。他雕出的兔子惟妙惟肖,憨态可掬。王九一说,创作的初衷很简单,他想做个吉祥物迎接新春。“新春是兔年,希望以小兔子的形象,祈愿人们在即将到来的兔年吉祥欢乐。”王九一说。

郭芳芳的麦草画。

我市民协会员张春华扎的兔子灯、郭芳芳的麦草画也让人耳目一新,仿佛让人触摸到新春的年味儿。

关键词: 惟妙惟肖 文字记载 传统文化 现代美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