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变革中的文化遗产”,旨在探索在充满变革的世界中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成都市是国家大遗址保护六大片区之一,目前共有24处大遗址,其中金沙遗址、邛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4处大遗址被列为国家15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充分利用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利契机,有力有序推进大遗址与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统筹做好大遗址与考古遗址公园保护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制定《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启动《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立法,提升大遗址保护法律层级;编制《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总体保护规划》等10余个专项规划,系统梳理全市大遗址资源,为推动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落实提供进一步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首创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全市工程项目施行“先考古,再供地”工作方式,做到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双促进。成都市的考古勘探平均用时15—20个工作日,较西安、广州、沈阳等副省级城市平均提前3—5个工作日,确保了全市700余个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目前,成都市已有6项考古成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成都市的考古工作多次受到国家文物局高度肯定,被称为考古工作“成都模式”,并在全国范围积极推广。
在有序推动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我市成绩斐然。我市有序推进金沙、邛窑、宝墩等遗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市政府投入3.98亿元专项建设资金建成金沙遗址博物馆,获评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去年年底邛窑遗址公园成功晋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四川省继三星堆、金沙遗址之后第三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津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已完成建设,遗址周边环境显著提升。东华门遗址启动外场文物保护工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王淇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