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六盘水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谢谢你医生。本来担心这个手术做不了,没想到这么顺利,术后三四天我就恢复得差不多了。”一名患者为医生李强送来锦旗。
【资料图】
来自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医师李强,是中山市选派的“组团式”帮扶医疗队的第二批队员之一,今年6月7日正式到岗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医院。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带来7项医疗新技术,开展了手术27台,其中4级手术10台,3级手术16台,2级手术1台。
中山帮扶专家李强(右二)在临床教学查房。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自中山与六盘水结对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从大湾区跨越山海,一批中山医生来到六盘水,在此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帮扶,将最新的技术传递到大山深处。
目前,中山市派到六盘水市挂职的党政干部已有14名、教育医疗人才51名,组织了中山18家医院130多名医生到六盘水开展对口帮扶调研活动,开展千院万医“组团式”医疗帮扶。
中山市医疗帮扶水城区医疗分队在进行病例讨论。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水城区人民医院是水城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康复、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六盘水市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的定点医院,服务范围覆盖全区83万人口。
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医院,粉刷一新的门诊墙下,一排排绿植清新舒适,墙上贴心地挂上了关于健康管理和医学知识的科普。医院干净整洁,窗明几净,淡淡的消毒水味萦绕鼻尖。
每天,都有许多忙忙碌碌的人进出医院。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医院变得更漂亮了,服务更好了,医生的专业度也提高了。
吴海霞是中山市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医疗帮扶队的队长,2022年6月,她主动请缨辞别家人,不远千里,奔赴贵州省六盘水市,担任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山市医疗帮扶水城区医疗分队(中间为吴海霞)。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技术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环境理念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可以在短期见效。”吴海霞表示。为了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传帮带”的作用,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变“输血”为“造血”,除了在管理服务上进行优化,医疗帮扶队也积极开展培训、讲座和学术交流,通过“师带徒”制度,与水城区人民医院的青年医师结成“师徒”关系,提升本地医疗团队的临床诊疗水平与技术操作技能,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专家“师带徒”签约。
通过优化一批制度、建强一批专科、引入一批技术、培育一支队伍,帮扶团队协助水城区人民医院创建了“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
结合当地医院实际,帮扶团队积极调整业务科室设置,确立呼吸与危重症科、普外一科、体检科、中医科为第一批重点发展专科,有力提升医院诊疗服务能力,从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服务方面推动医院十多项制度改革并落地,开展新技术13项,增加新科室3个,患者满意度达到94%以上。
中山帮扶专家在做手术。
成为三级综合医院一直是水城区人民医院的发展目标,随着中山市和六盘水市医疗“组团式”工作的开展,这个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编者按】
云贵高原之上,乌蒙西麓之下,中国凉都六盘水坐落于此。南粤大地,伶仃洋畔,矗立着博爱之城中山。2021年,中山与六盘水结对开展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山”“水”情缘自此生根发芽。
志合越山海,同心同向行。两年多以来,中山与六盘水在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共同绘就一幅山海协作的美丽画卷,推动粤黔协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
即日起,南方+中山频道推出“山水相连”系列报道,探寻粤黔协作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实习生 何少莹
【摄影/视频】李姗恒
【通讯员】钟轩
相关阅读:
黔货出山:一颗刺梨的大湾区之旅|山水相连①
大山深处走出了“网红村”|山水相连②
一个百亿级铝产业集群是如何诞生的?|山水相连③
10万名六枝特区孩子的心灵之窗|山水相连④
中山跑友现身六盘水马拉松:19度的夏天你听说过吗?
【作者】 苏芷妍;李姗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